近年来,房地产行业频发的“质量门”事件,使得建材检测这个原本并不太受普通人关注的行业,成为了热门行业。据王巍介绍,如今也有一些企业在盈利后开始自己成立实验室,也有的企业与王巍探讨“是否能成立专业的研究所”。
其次,检测机构的发展也离不开建材行业标准的逐渐完善。据了解,近几年建筑材料各个行业标准都在不断完善中,并且标准在制定中也借鉴参考国外的相关规定,使得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日益接轨。可以说,标准的完善使得质检机构的检测实施有据可依,而一些大型检测机构也开始参与标准的制定与修订,以期获得建材企业的认可度。
第三,随着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与出口大国,出口企业也不断增多。但国外对于进口产品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中国企业向国外出口产品,需要获得出口国检测机构的认证,没有相关的证书,产品无法出口。而出口企业获得认证的产品检测环节都是由国外检测机构把持。
“如今,我们也在跟国外检测机构对接,这样一来,国内出口企业在国内可以将产品进行检测,获得合格检测报告后,国外检测机构会派相关专家到工厂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发给企业合格认证书。”王巍介绍,这样一来,国内企业就不必将产品拿到国外进行检测,节省了人工费、沟通费等。据了解,国外检测机构的检测费是相当高的。可以说,随着国内检测机构与国外检测机构逐步对接,国内检测机构将拿到更多检测资质,这将有利于中国的产品进一步出口到国外。
机构增多专业度下降
如今国内检测行业面临这样一种现实:国内在与建筑、建材相关的4000多家检测机构中,已经很难找到像之前存在的家具研究所、墙体研究所等这些专门研究产品的研究所了。
“目前研究院对于专业产品来说,研究的深度相对不够,这是国内建材检测机构与国外的一大差距。”王巍一针见血地说。
据王巍介绍,如今也有一些企业在盈利后开始自己成立实验室,也有的企业与王巍探讨“是否能成立专业的研究所”。
王巍认为,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民营研究所不像一些大型国营检测机构,有国家项目划拨资金。因此,基于他之前研究所的出身,“研究所垮掉的很大原因是不能解决盈利问题。比如成立一家民营研究所,先要招10个工程师,先说如何来养活他们吧?研究一个项目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工程师是需要工资的,并且项目结束不一定有成果,这些工资钱从哪里出?”
国内没有专业的研究所,也并不是说在所有产品的研究上都没有深度,但确定研究产品还是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
王巍强调,作为检测机构,不是配备了设备、按照检测标准对产品做检测那么简单,有些时候,就是将产品按照标准一条一条检测下来,有些问题也不能检测出来,因为在检测过程当中需要很多技术条件。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内水龙头出口到澳大利亚,王巍所在的质检中心近一年来都在争取与澳大利亚检测机构做对接,以期承接出口企业产品检测资质。“我们研究澳标有毒性测试将近一年时间,配备的人员以博导、教授及博士生为主,还要不断到国外实验室参观、学习,就是希望对水龙头这一产品在研究深度上有一个提升,从而在检测过程中能够反映产品的真实品质,提供精确的数据。”
“除了对于有标准的产品检测需要一个研究过程之外,对于很多没有标准的产品来说,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检测技术的研究不到位,这也是目前国内行业的一大缺失。”王巍补充说。
市场鱼龙混杂
在采访位于北京进阳区管庄的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涂料与胶黏剂检验认证部部长乔亚玲时,正好有一个工地的相关人员过来要求撤销此前送检的单子,因为“测试周期太长了”。
“那就不做检测了吗?没有检测报告怎么应对验收?”记者问乔亚玲。
“目前检测机构没有权利要求工地必须复检,这个行为完全是工地行为,对方有权取消检测,至于如何验收就不得而知了。造成这种撤单的情况原因可能是:检测周期长,无法在短期内拿到报告导致施工停滞,可能造成工期无法按期完成。”乔亚玲回答道。
据了解,对于一些大型的检测机构,由于担负着很多政府的监管抽查任务,国家相关部门对机构的工作质量从上到下都是有监控的,可以说监督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像乔亚玲所在的检测中心,还有王巍所在单位的各个质检中心,每年都要接待十几场大型的评审,各个项目、各个中心的专项评审,不定期的飞行检查,这就要求测试机构将高标准的工作做到日常化。
但对于行业内的一些小型检测机构,由于数量众多,仅与建筑、建材有关的实验室就多达4600余家,国家的监管稍显放松,就会出现上述那些不经检测就出具报告的机构。如今,加上科技手段的进步,有些建材生产企业甚至不去检测机构,而直接伪造大型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
王巍介绍,他们质监中心曾经给广东的一家五金企业做过检测,不久后广东十几家企业都有了质监中心的检测报告。“依法打击吗?检测机构目前还没有这个权限,加上今天广东,明天湖南,检测机构也没有精力去打击。”王巍无奈地说。
鉴于行业内监管的缺失,后续的惩罚没有跟进,王巍与乔亚玲都表示,检测机构目前只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检测过程中保证质量与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
“宽进严出”与按星评级
在与国外检测机构对接中,王巍介绍,比如像美国认证机构对国内检测机构做评审,考察国内检测机构的检测业务,一般采取采信原则,即你提供的资料,包括设备、资质,业务能力,我都相信,但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不能让我发现任何一点你欺骗我的行为,这也包括设备在今后的维护、保养中是否能够达到鉴定范围内,一旦发生欺骗行为,之后所有业务都将终止与你的合作。
“这正如国外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一样,惩罚力度是空前严厉的,这样的违法成本使得企业对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望而却步。”王巍表示,也正是这种“宽进严出”的过程,使得国内检测机构与国外机构对接中丝毫不敢有半点欺瞒,而国外的检测机构鉴于本国的这种管理制度,也没有出现不经检测而出具检测报告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成本太高。
此外,乔亚玲认为,检测机构的成长一定要经历一个从生长到成熟的过程,而如今的检测报告并未将检测机构的真实水平反映出来,也就是报告的含金量不同。这也是如何考核如今4000多家检测机构的问题。
因此,乔亚玲提议,检测行业可以借鉴酒店星级评定制度的模式,对检测机构采取评星,而评星的依据可以从企业对机构的认可度,工程对机构的认可度,以及机构的人员素质、成立时间长短和管理的严谨性等多方面来考核。
而对于刚申请下来的机构,通过审查给予一星,要申请二星或者三星,应该逐级设置门槛。这样一来,企业、消费者以及不同的工程项目可按照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星级机构,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而高品质的检测机构必然会为了自己的长久生存做好每个细节的服务。而对于检测机构来说则会根据相应的星级规定不断提高各机构自身的硬件条件、人才素质、管理水平,打造高品质的公正的名副其实的检测机构。